司法服务“两资三能” ,信用修复助企焕新
时间:2025-09-11 阅读:295
今年以来,襄阳高新区法院紧紧围绕襄阳市委“两资三能”工程决策部署,深入贯彻襄阳中院《关于全市“两资三能”工程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十条措施》,充分发挥司法服务保障职能,创新实施信用修复机制,助力企业纾困重生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。
修复企业信用,打通“立项争资”瓶颈障碍
2024年初,作为一家曾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襄阳市某环保设备公司,因外地项目款项难以收回,资金链断裂,债务缠身而陷入多起诉讼。公司被纳入失信名单、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,导致无法参与招投标、获得金融支持,严重制约了企业“立项争资”的能力。
2024年4月,该公司意外中标一项重要工程项目,却因信用问题无法顺利签约。无奈之下,该公司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法院求助,申请暂缓信用惩戒,并承诺待项目盈利后优先偿还债务。
收到公司申请后,襄阳高新区法院立即启动涉企经济影响评估机制,该院执行局组建专门团队深入企业调研,召集多部门联席会议,全面评估案件经济影响,最终作出暂缓对该公司信用惩戒的决定。一纸《暂缓信用惩戒执行决定书》涵盖17个执行案件,帮助该公司在5月顺利签下项目合同,企业生产经营得到恢复。此举不仅救活了一个企业,更扫清了“立项争资”的关键瓶颈,增强了市场主体投资信心。
图1:2024年12月,企业逐步清偿债务,市发改委专程致感谢信,对法院“创新工作举措,优化营商环境”的做法给予肯定。
图2:2025年1月,湖北日报对高新法院助企纾困举措进行了深入报道。
“一企一策”精准服务,助推“达产释能、技改提能”
高新法院坚持“全覆盖联系服务企业”要求,摒弃“一刀切”传统执行模式,坚持“一企一策”,于今年继续跟踪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。帮助企业通过执行和解、分期履行等方式,彻底化解债务纠纷188万元。摆脱诉讼缠身后的企业轻装上阵,全力投入生产运营和技术改造,成功研发行业低碳新工艺,实现了单套设备年省电费400余万元、减排二氧化碳3600吨的良好效益,产能得到充分释放,推动技术迭代升级,真正实现“达产释能”和“技改提能”,公司荣获了2024年度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。
司法赋能产业生态,服务“强链聚能”大局
该企业从面临倒闭到回血重生,也是高新区法院服务“强链聚能”的一次生动实践。法院通过信用修复机制,不仅挽救重点企业,更促进了公司与上下游供应商恢复合作,该公司目前已与四家上市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,产业链韧性和集聚效能得到进一步增强。“惩戒-修复-激活”全流程信用机制的建立,在依法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同时,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恢复生机,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。
持续深化司法保障,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
近年来,襄阳高新区法院始终秉持“善意文明执行”理念,在依法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前提下,推动立审执各环节协同发力,深化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,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。同时,强化“一企一策”精准服务,帮助企业纾困解难,为“立项争资、招商引资”营造更优法治环境,为“达产释能、技改提能、强链聚能”提供有力司法保障。
下一步,该院将以巩固深化学习教育,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为契机,进一步推进涉企执行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适用,完善柔性司法举措,持续助力“两资三能”,为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坚实的司法力量。